中国飞船可否走向世界
神舟载人飞船设计上为三舱式结构,从前到后分别为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其zui大直径分别为2.2米、2.4米和2.8米。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呈圆柱形,空间比返回舱更大,从神舟六号飞船起,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内生活和工作。在返回舱分离再入后,轨道舱仍可独立进行半年的轨道飞行,这段时间可以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探测和一系列自动化的太空实验。返回舱呈钟形结构,是飞船的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再入返回的座舱。由于体积紧凑,现有技术下可以做到比航天飞机高得多的整体结构强度,使航天员再入时有更高的安全系数。推进舱又称动力舱或是服务舱,呈圆柱形用于安装推进系统发动机和推进剂,飞船的电源、通信以及生命保证系统和环境控制,所有神舟飞船推进舱外都有太阳翼,用于提供电力供应。
神舟八号任务后将完成基本定型
2008年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质量约为8吨。比起之前的神舟系列飞船,神舟七号的zui大改变是将轨道舱改为气闸舱,用于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主要功能是向空间站输送人员、及少量物资,所以预料之后的神舟飞船会保留气闸舱设计,用作航天员出舱、航天员转移到空间站的中间舱段,并兼备存放少量向空间站输送物资的舱段。
今年第四季度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还会增加与空间站对接的“异体同构周边”对接装置(APAS),及对接时所需的跟踪测量设备。“异体同构周边”中“异体同构”的意思是,对接的两个航天器所安装的对接机构有着相同的构造,“周边”是指对接机构安装在来往通道的周边。比起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所采用的“针锥”式对接装置,“异体同构周边”对接装置的优点是航天器既可作主动方,也能作被动方,这一点对空间救援特别重要。尽管增加了对接机构,但神舟八号不再携带神舟七号上的伴随小卫星,所以其长度估计与神舟七号差不多、甚至略短。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神舟八号任务之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才算正式完成研制试验过程、基本定型,从1992年至2011年总共花费约20年时间。神舟九号应该是正式的量产型载人飞船,具备标准的运输3人飞行7天,并进行空间交会对接的能力。
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的神舟八号想象图,按照计划,今年的神舟八号任务结束后,神舟系列才算完成基本定型。
神舟八号任务后将完成基本定型
2011年9月23日摘自腾讯新闻
上海凯朗仪器设备厂祝愿中国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顺利发射成功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上海凯朗仪器设备厂 实验室设备专业研发、生产干燥箱、培养箱、恒温摇床、试验箱、箱式电炉、恒温水槽、恒温水浴锅等实验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