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资讯 > 数个“北京实验室”落成
目录导航 Directory

数个“北京实验室”落成News

数个“北京实验室”落成
更新时间:2013-11-20 点击次数:931次

数个“北京实验室”落成
        今秋开学,北京两所高校出现一件新鲜事:数十辆电动汽车入驻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并投入租赁运营,成为在校师生的代步工具。而这批电动汽车正是成立1年多的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的成果。这个设在北京理工大学的实验室的创立,标志着北京高校实验室协同创新工程正式实施。截至目前,经北京市教委认定的*高校协同创新“北京实验室”已经有7个。
        “北京实验室”是北京市教委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教育、科技规划纲要,促进北京地区高校协同创新,服务北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搭建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北京实验室”强调要紧密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强化应用,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教委围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结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城市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约10个“北京实验室”。
        与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相比,“北京实验室”经费投入并不大,投入采取项目驱动的方式,滚动支持;每年每个实验室投入经费800万元。真正的机制突破在于鼓励参与单位充分利用已有科研基础条件,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利用价值。从已建的“北京实验室”可以看出,无论是牵头学校,还是所联合的单位,都是相关领域的*;无论是依托学科水平,还是人才队伍质量,都是业内的*。北京实验室平台的作用主要是聚合产学研*资源,攻关地区核心产业需求,以产生zui大协同增效。
        新能源实验室主任孙逢春教授告诉记者,“北京实验室”主要依托具有较强应用基础研究能力的高等院校,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方式进行建设。以新能源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由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4所在京高校和北汽集团、北京市电力公司两家企业组成。6家单位实现了zui强科研力量与区域新兴产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让高校研究力量成为区域产业保障,使区域产业需求成为高校研究动力。孙逢春说,这种组合方式的突出特点是,扶优扶强,以强取强,用句形象的话来讲,就是“借鸡下蛋”。
        在“北京实验室”的定位中,人才培养被置于突出地位。据统计,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2012年至2013年度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49名、博士研究生8名,并委派了4名博士研究生到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孙逢春说,在“北京实验室”的框架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突破了高校的行政界限。不同高校的研究生可以共享实验室的科研数据,实验设备也实现了共享互借。
        在“北京实验室”架构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正在形成。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雪峰介绍说,由该校牵头的现代交通金属材料与加工技术北京实验室,正在探索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我们的核心做法是聘任研究院和企业中的科研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为研究生协助指导教师,并以科研任务为纽带,安排实验室的青年人交叉进入不同单位的岗位,实现对青年拔尖人才的协同培养。”刘雪峰说。
        上海凯朗仪器设备厂专业生产鼓风干燥箱、真空干燥箱、马弗炉、生化培养箱、人工气候箱、电热恒温培养箱、试验箱、恒温摇床、水槽、水浴锅等实验室设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热线
021-57181620
021-57180039
18930531561
18930538975

化工仪器网

推荐收藏该企业网站